MGM·美高梅平台 - App store|Apple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 学术动态

【疑难解惑篇】指南说蒽环类药物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
作者:Tanmiaomiao

蒽环类药物,广泛应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实体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乳腺癌、胃癌软组织肉瘤、卵巢癌等);可以和靶向药物及其他化疗药物联合使用,且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治疗通常是一线治疗的标准方案;目前我们常用的蒽环类药物主要包括阿霉素、表阿霉素、柔红霉素和阿克拉霉素等;近期,小编总是被大家问到一个问题:不同蒽环类药物更换时可有剂量参考标准?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其实早在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2013版)中已经给我们了一个提示。


指南中曾经指出,针对蒽环类药物,多数患者在使用之后都有出现心肌损伤,且随时间延长更加明显,数年后超过50%患者可出现左室组织和功能亚临床心脏超声变化;蒽环类药物的慢性和迟发性心脏毒性与累积剂量一般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常用蒽环类药物最大累积剂量如下:

微信图片_20190424161717.jpg

针对蒽环类药物导致心脏毒性的剂量换算,得出下表:

微信图片_20190424161722.jpg

蒽环类药物导致心脏毒性现有证据揭示与产生的自由基直接相关,螯合铁离子后触发氧自由基,尤其是羟自由基的生成,导致心肌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和心肌线粒体DNA的损伤;目前,临床上主要是根据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关于心脏状态的分类评估或不良事件评定标准(CTC AE4.0)进行心脏毒性分级的评定。

微信图片_20190424161725.jpg

为了更好的检测患者的心脏功能,现将蒽环类药物相关心脏毒性检测方法进行汇总如下:

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多种无创性监测方式,主要是用于监测心功能变化,如超声心动图和MU-GA等,但是通常只能在较为晚期阶段检测出心脏毒性。心内膜心肌活检(EMB)是公认地评估蒽环类心脏毒性最敏感、最特异的方法,但是因为是有创性检查和技术要求高,临床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积极有效的检测患者的心脏功能变化,可以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优化治疗方案,在不影响抗肿瘤疗效的同时,使心脏毒性的发生率和程度降到最低。

微信图片_20190424161727.jpg

同时,一旦出现蒽环类药物所引发的心衰,临床上可使用beta-受体阻滞剂对症治疗,除此之外,再应用蒽环类药物之前,可以预防性使用右丙亚胺,预防毒性的产生。右丙亚胺与蒽环的剂量比为10~20:1。


小编寄语

总结

蒽环类药物,临床应用广泛,治疗前充分评估治疗获益和潜在风险;全面了解患者的器官功能和肿瘤情况,了解药物的代谢、作用机制、相互作用及毒副作用,并与患者充分沟通,权衡利弊,密切监测,积极应用;可以更好的知道临床合理用药。

本推文除了解决大家密切关注的蒽环类药物剂量换算问题,还附带说明了蒽环类药物最大累积剂量、心脏功能分级及心脏毒性的检测方法和预防处理措施,希望可以为蒽环类药物的临床使用带来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2013年版)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