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M·美高梅平台 - App store|Apple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 学术动态

深度解析:血压、血糖、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作用关系!
作者:WQY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组称为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动脉血管病变,临床上以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的粥样硬化最多见、最严重,容易导致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

那动脉粥样硬化是怎样形成的呢?

目前公认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是“脂质-炎症学说”。该学说认为,血液中增多的低密度脂蛋白颗粒易于进入动脉内膜,加上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等危险因素的存在,引起动脉内膜损伤,低密度脂蛋白就更容易沉积到动脉内膜,然后被氧化。氧化后的低密度脂蛋白引起动脉内膜的炎症反应,分泌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这些因子吸引血液中的单核细胞过来,单核细胞吞噬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颗粒后形成泡沫细胞,泡沫细胞死亡后沉积在血管内膜底部,引起血管中层的平滑肌细胞迁移、增生、纤维化等,最后形成以胆固醇为核心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于斑块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血压、血糖、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png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血压、血糖、血脂三者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作用关系。

高血压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是心血管,常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且约 50%的高血压患者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与多种疾病如高血压、2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密切相关,其中 LDL-C 是致动脉硬化的重要脂蛋白,其经过氧化或其他化学修饰后更易沉积于血管内皮细胞,引起血管壁病变;糖尿病患者常易发生大血管、微血管病变,可能与血糖代谢异常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等破坏有关,且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亦明显提高,这些均使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的患病率更高,发病更早。相关实验数据显示,伴发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者,颈动脉硬化患病率增高,且伴发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3 项危险因素中任意两项及以上者,颈动脉硬化患病率较仅患有其中一项异常者的患病率增高。由此说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致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且有协同加速动脉硬化发生发展的作用。

因此,及早发现、诊断、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对预防动脉粥样的硬化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措施:① 定期体检:对年龄≥45 岁的高危人群,每年定期体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种致动脉硬化危险因素;②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与管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合理控制饮食,减少高糖高热量食物的摄入,控制体重,适量体育锻炼,学会自我减压等;③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水平,对于已存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者,需遵医嘱用药,定期医院随诊,监测血压、血脂、血糖控制达标情况,做好个人健康管理,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