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M·美高梅平台 - App store|Apple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 学术动态

人参固本口服液获得《少弱精子症中西医融合药物治疗共识》推荐
作者:李冰

少弱精子症是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男性不育症是指夫妇未采用任何避孕措施,有正常性生活一年以上,由于男方因素导致女方无法自然受孕的一类病症。属于中医“无子”“精少”“精薄”等范畴。据统计,单纯由男方因素导致的不育约占30%。相关文献报道中国的不育症发病率呈增高趋势,主要表现为精液质量下降,以少弱精子症多见。对于少弱精子症而言,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特异性治疗、非特异性治疗(经验性治疗)和中医药治疗。在我国,中西医融合治疗少弱精子症有独特优势。

为使少弱精子症诊疗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北京中医药学会男科疾病专家共识组通过德尔菲法收集问卷方式,结合临床实际、专家经验,梳理中西医融合下少弱精子症的诊疗思路,发起并制定了《少弱精子症中西医融合药物治疗共识》

少精, 弱精, 少弱精子症, 男性不育, 人参固本口服液

本共识在推荐用药方面,明确推荐人参固本口服液用于伴有疲倦乏力等特定病因或症状的少弱精子症的治疗。少弱精子症兼见疲倦乏力者,酌情考虑使用人参固本口服液(1支/次,bid);人参固本口服液由人参、麦冬、山药等药材组成,具有滋阴益气的功效,中医认为疲倦乏力为气阴两虚常见症状,因此,临床上考虑使用人参固本口服液治疗少弱精子症兼有疲倦乏力等症状。

少精, 弱精, 少弱精子症, 男性不育, 人参固本口服液


什么是少弱精子症?

少弱精子症主要由下列病因引起:

少精, 弱精, 少弱精子症, 男性不育, 人参固本口服液

①附睾、精囊、前列腺等器官炎症引起精浆变异,影响精子活动和存活。

②精索静脉曲张,睾丸局部因静脉血液回流障碍而缺氧,引起精子活动力降低。

③微量元素缺乏影响精子活动力。

④睾丸发育受阻,睾丸生精上皮不完全成熟或受损变薄,致使精子质量差,活力减弱。

⑤精液量不足影响精子活动。

⑥体内产生抗精子抗体,使精子凝集或制动。

治疗少弱精子症,重点应查明病因,在查清病因的基础上,对症治疗。如果是精索静脉曲张引起的则要及时手术治疗,如果是生殖器官炎症则要积极消除炎症,如果是缺乏某种营养物质,则要及时补充,如果是内分泌因素所引起则要行内分泌治疗。

对于少弱精子症,中医认为主要是肾肝脾功能失调造成的。肾藏精,主生殖,肾虚则生精功能障碍,可能出现阳萎、不射精、少精、弱精、死精。肾藏精,肝藏血,肝肾同源,精血互生,肝经络阴器,肝阴亏损则精少,肝经湿热则伤精而无子。所以治疗上应辨证施治,随症加减,标本兼治,攻补兼施。

少精, 弱精, 少弱精子症, 男性不育, 人参固本口服液



人参固本治疗少弱精子症的优势有哪些?

◆ 1、气阴双补,全面治“虚”

人参固本口服液组方由《小儿药证直诀》的“六味地黄丸”合《叶氏录验方》的“人参固本丸”化裁而来,为传承古方精华之良方。功效滋阴益气、固本培元,既可以补气固本,激活人体动力,又能填精养血,滋阴益髓,全面调理气阴两虚,增加精子活力、数量,改善少弱精子症兼有疲倦乏力等症状。

◆ 2、药理作用确切

现代药理实验表明人参固本口服液对小鼠有明显的抗疲劳、耐缺氧作用,能够滋阴补肾,改善因肾虚所致的内分泌腺体萎缩,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可使小鼠血液及胸腺组织中SOD活力显著提高,使血浆及脑组织中MDA含量明显下降,起到较强的清除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显著改善少弱精子症患者的疲劳、体虚等相关症状。

另外,组成中人参中含有的人参皂苷Rg3可通过GJIC发挥生精保护作用,改善生精障碍,具有生精保护作用。

◆ 3、安全有保证,口服易吸收

人参固本口服液组方药物多为药食同源,在安全性(长期服用)、方便性等方面更有优势。相比同类产品,口服液与丸剂相比,口服液比较容易吸收。丸剂在进入消化道后,需在消化液中消化吸收,起效相对较慢。而口服液可直接吸收,药效发挥较快。

◆ 4、临床应用广泛

人参固本口服液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被广泛用于气阴两虚引起的各种疲乏和疾病的治疗,临床效果反馈良好。

综上所述,人参固本口服液既可以补气固本,激活人体动力,又能填精养血,滋阴益髓,全面调理气阴两虚,增加精子活力、数量,改善少弱精子症兼有疲倦乏力等症状。同时,人参固本口服液同样适用于以气阴两虚为主要证候的各种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白细胞减少症以及辅助治疗肺结核等,都能取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另外,还可以用于机体亚健康者状态的调理(未病先防),符合治未病理念。


参考文献:

[1] 李海松,王继升.少弱精子症中西医融合药物治疗共识[J].中国男科学杂志,2021,35(05):80-82+86.

[2] Zegers-Hochschild F, Adamson GD, Mouzon JD, et al. 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Monitoring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ICMART) and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Revised Glossary on ART Terminology,2009. Fertility & Sterility 2009; 92(5): 1520-1524

[3] Winters BR, Walsh TJ. The epidemiology of male infertility. Urol Clin North Am 2014; 41(1): 195-204

[4] Cong J, Li P, Zheng L, et al.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Infertility at a Rural Site of Northern China. Plos One 2016; 11(5): e0155563

[5] Zhou Z, Zheng D, Wu H, et al. Epidemiology of infertility in China;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BJOG 2017; 125: 432-441

[6] Nieschlag E, Behre HM. Andrology: Male Reproductive Health and Dysfunction. Springer, 2001

[7] 李曰庆, 李海松著. 新编实用中医男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44-246



XML 地图